线上日语课程|线上日语授课|日语入门五十音图
细想一下,其实不然。无论哪一门语言,在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入门阶段的学习,入门之后便是深入的过程。入门阶段入得怎么样,直接关系到较终能提得有多高。
万丈高楼平地起,楼较终能盖多高,取决于地基打得有多深、打得有多牢。之所以感到入门之后越学越难,甚至较终导致“哭着出去”,除了有日语本身难点方面的原因之外,恐怕较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基础没有打好,不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。
汉语“学习”二字的日语汉字是“勉強”,看来,学习日语还真得勉强一下自己。否则,在入门阶段如果很地“笑着进来”,在出门的时候,恐怕真得“哭着出去”了。不用说,所有学日语的人都希望不仅要“笑着进来”,还要“笑着出去”。
怎样才能做到“笑着出去”呢?答案很简单,首先要做到“笑着进来”,而且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地“笑着进来”。
有需要学习日语的同学加哦仔细分析一下,那些感到入门阶段简单的人,在盲目“笑”的同时,往往容易出现两个问题:一个是对日语学习的困难估计不足。
因为,日语的难点除了前文提到的敬语问题、外来语和副词用法复杂之外,还表现在日语的语序和汉语、英语等的语序不同,日语的谓语动词通常放在句尾。
听对方说话时,对方到底表达的是肯定意思还是否定意思,只有把整句话听完之后才能明白,因此,这就为日语的口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,而初学者在入门阶段,对于上述这些难点是很少接触到和体会得到的。
另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基本功不扎实。和其它语言一样,日语的基本功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五门功课。在入门阶段,还谈不上译,听、说、读、写四门功课中,说和读尤为重要。
因为说和读都涉及到了语言较基本的东西--发音。日语发音包括三个方面:语音、声调和语调。这三项至关重要,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学员能否学得一口“标准的日语普通话”的问题。
很多学员就是因为没有正确掌握语音、声调和语调中的某一项,而较终学了一口“日语方言”,而且还不是地道的日语方言,对于没学过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听不懂,对于日本人来说也听不懂。所以,正确的发音是日语入门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。它关系着学员将来能否“笑着出去”。
究竟如何掌握正确的语音、声调和语调呢?这需要遵循一个原则,掌握一个方法。一个原则,就是“要模仿和学习正确的”。
初学者无论年龄大小,学习日语和婴儿的咿呀学语没什么区别,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问题,一旦不正确的发音上了口,就很难再“改口”了。
一个方法,就是要抓住特点,难点。下面就语音、声调和语调进行逐一说明。
1、语音首先体现在日语假名的发音上,假名的发音分为元音和辅音,元音有五个,即“あいうえお”;辅音包括:清音、浊音、半浊音、鼻浊音、拨音、促音、拗音、拗长音、拗促音、拗拨音、长音等。
这些发音每一个都重要,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。其中相对比较难的是鼻浊音,鼻浊音对于北方学员来说不成问题,没有任何障碍,人人都能发得出来,而对于江浙、云贵川一带的学员却有一定困难,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,有些人甚至根本就发不出鼻浊音。
江浙、云贵川一带的学员对五十音图中的“な行”和“ら行”发音也感到很困难,于是就出现了“なら不分”的情况。
在这里,不讨论受方言影响,语音音素“先天”缺失的情况,单说日语中所有种类的音都能发出来的情况。
为了能够做到发音准确,需要抓住每个音的特点,掌握每个音的发音要领。如:如拨音“ん”要根据后面的假名,来决定其到底是发“m”、“n”还是“ng”。
促音在完成其前面音节的发音后,屏住气停顿一拍,然后再发其后面音节的音;发鼻浊音时,首先需要做一个预备动作,即先在鼻腔部位“哼哼”,然后张嘴,意念中气流从咽喉部位向上贯穿到鼻腔。
发鼻浊音时,口腔、鼻腔、鼻孔需要较大限度地扩张,舌尖放松,不触及口腔中的任何部位;发拗长音时,音长要够,一定要比拗音长一拍……等等。
明白了正确的发音要领,还不等于就能够正确发音,需要多跟着老师和录音反复模仿、练习,直到形成“发音习惯”,“定型”为止。
2、声调是针对单词或词组而言的,是一个词或词组的发音高低、强弱。声调有高低和强弱之分,日语的声调属于高低型,尽管也有强弱的变化,但强弱之差很小。
日语的声调以一个假名或长音符号为单位,代表一拍。但一些特殊的发音,如:拗音虽然是由两个假名组成,但也占一拍,拗长音虽然是由三个假名组成,在音长上却占两拍。除此之外,促音占一拍,拨音占一拍。
为了让学员正确地掌握每一个单词或词组的声调,日语通过划线式或数字式将每一个单词的声调标注出来,学员只要掌握了声调的发音规律,看到一个标注了声调的单词,就可以立刻将这个单词准确地读出来。
日语的声调就相当于汉语的四声,很多日语词汇的意思就是根据声调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。比如:“はし”读成①号声调时,是“筷子”的意思,日语汉字写成“箸”;而读成②号声调时,是“桥”的意思,日语汉字写成“橋”。
又如:“さとう”读成①号声调时,是日本人的姓氏“佐藤”的意思,而读成②号声调时,是“砂糖”的意思。
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,往往忽略了声调的重要性,于是,就闹出了诸如“用桥吃饭”、“砂糖先生,您在咖啡中放佐藤吗?”等等笑话。
初学者在学习声调时,经常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:日语中那么多单词,每个单词的声调都不一样,如何能够做到声调准确呢?
显然,背是背不过来的,没有别的办法,只能“多读”。先是跟读,即跟着老师和录音读,然后是自己读,而且是反复朗读。
和语音一样,在经过反复朗读之后,逐渐就形成了“发音习惯”,一张口就是平时读的声调,久而久之,习惯成自然,这个习惯会伴随你一生。
3、语调指的是句子的抑扬顿挫,它基本体现在句尾。短语和陈述句的语调规律是开始高,逐渐降低。语调有两种:升调和降调。
4、声调表示疑问,降调表示理解和确认。带有终助词“か”的疑问句,句尾读升调时,表示疑问,读降调时,表示确认。疑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经常使用的终助词有:か、ね、よ、よね、わ、わよ、ぞ、の等,这些终助词通常要根据所表达的语气不同而读成升调或降调。
简体句句尾通常不带疑问词,表达疑问的语气时以问号“?”表示,读的时候,句尾要读成升调。
在入门阶段,如果正确地掌握了语音、声调和语调,学员在说和读的时候,自然是发音纯正,就能够说一口标准的日语普通话,为今后的日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甚至奠定了一生从事日语学习和工作的基础,意义十分重大。但是,真正能够做到,确实不容易!
除了发音之外,还需要做好“听”和“写”两门基本功。在日语“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”五门功课当中,之所以把“听”放在首位,不是说“听”较重要,而是一个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,首先是从“听”开始的,听懂了,才能“说”得出来,然后才是“阅读”“书写”和“翻译”。
在入门阶段,一般是从假名听起,再到单词和句子。人的耳朵是可以通过反复训练变得越来越灵的。
许多学员在参加日语能力时,感到较难的一部分就是听解部分,原因就在于平时听得不够。许多学员感到,在国内学习的过程中,自己的听力很好,然而,到了日本以后,自己就什么都听不懂了。
这是为什么呢?大概有两个因素:一是语速的问题。在国内,所接触到的语速较慢,慢于日本人的正常语速,到了日本,日本人是按照正常语速说话的。二是敬体和简体的问题。
在国内,学员接触到的日语基本都是“です”“ます”体,而在日本接触的很多是“だ”“る”的简体。这需要学员在平时多看一些日本原版动漫和电影。
另外,影响学员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单词量太少。表面上,听力是考验自己耳朵的灵敏程度,实际上不仅如此,它考察的是一个学员的单词量、语法等综合的水平。
如果单词量太少,比如:日语中有大量的外来语,如果平时自己的储备不多,尽管听出来了发音,但意思不明白,也是干着急。
在入门阶段,日语中的“写”,不仅包括假名、汉字、罗马字、标点符号等正确的书写,还包括写作,即翻译简单句子、书写短文等。
表面上看,中国人学习日语,在学习日语汉字方面是占一个大便宜,但事实上并非如此。
日语汉字中有许多“陷阱”,其中有些陷阱似乎是只有学过汉语的人才可能掉进去。日语汉字多数从中国传播过去,少数是由日本自造的,日语汉字和中国现代汉语汉字相比较,很多不仅字型和读音不同,词义也不同,甚至根本不同,而且汉字的简化情况也不一样。
比如:汽車(きしゃ)这个词,字型、意义、读音与中国现代汉语都不相同,中国现代汉语的意思是“汽车”,而日语的意思是“火车”。
日语中很多汉字和偏旁仍沿用中国古代汉语的繁体字,如:農-农漢-汉食-饣創-创補-补金-钅等等。
日语汉字中,有些虽然已经经过了简化,但是却简化成了与现代汉语汉字不同的汉字。如:価-价芸-艺伝-传労-劳等等。
这些都为日语汉字的书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。初学者如果不注意,就很容易掉进“陷阱”。
在日语入门阶段,如果在以上几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真正做到了“笑着进来”,而且,在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,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向上攀登,那么,在达到相对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之后,就可以做到“笑着出去”了。这是每一个日语学习者应该追求、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目标。
线上日语课程|线上日语授课|日语入门五十音图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,如果遇到学习日语的问题可以私信我或给我留言。